根据 “ 给定资料 3-5”, 分析部分老字号发展面临的困境, 并从政府角度提出有效帮扶措施。 (40 分)
要求: 针对性强, 措施合理、 可行, 不超过 300 字。
【给定资料】
对于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时期的人来说, 不管是酯香浓郁的老酱油, 还是质地厚重的雪花膏, 各式各样的 “ 中华老字号” 都超越了本身功能性的意义, 成为一个时代最温情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大约拥有 “ 中华老字号” 16000 家; 1991 年原国内贸易部的老牌企业全行业的认定中, 有 1600 余家老牌企业被授牌; 但到了 2006 年商务部重新认定时, 第一批中华老字号的数量只剩 434 家。
由于以前保护意识不强, 在城市市政建设中, 部分老字号的原址被拆除, 只能搬迁他地或仅能保留部分原址, 经营空间不断萎缩。 而对于老字号来说, 这无疑是个大问题———老字号首先还得是那个老店啊! 现在这年代不差好的商品、 好的服务, 经常光顾老店的顾客多是因为那份感情, 在熟悉的地方逛一逛、 坐一坐, 要的是那份感觉。一旦搬迁, 部分老字号就可能失去了原来空间中提供给自己生存发展必需的养分, 从此一蹶不振。
同时,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字号因为遭受知识产权侵权和恶性商业竞争, 逐渐退到了时代和市场的边缘, 而经营良好的老字号更是深受其害。
“ 地价租金太贵, 经营方式跟不上, 还有不少其他历史包袱。 我们是国企, 启动改制之后老职工安置问题等等, 都使得我们负担不起, 无法迈开步子前进。 要不就是我们真的太老了, 老到思路打不开, 脚步跟不上。 我们不缺勤奋苦干, 每天起早贪黑, 两头见星星, 可还是只能勉强保本。 产品更新慢, 老顾客留不住, 年轻人不愿来。” 一位老字号国企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 我们也想过要改, 可看到前段时间另外一个老字号就因为改制搞到管理权都没办法集中, 没办法决策如何发展了, 我们就怕了。 这样改还不如老老实实守住自留地。”
随着保护老字号呼声的增多, 各地政府也有所行动。 在北京、 上海、 天津和江浙这些老字号聚集的地方, 地方政府对老字号的补贴较多, 也更加注重对传统老工艺的保护, 还曾举办电子商务学习培训并组织老字号企业 “ 走出去”, 出境办展宣传。 “ 老字号、 老工艺是一个时代、 一个国家的珍贵财富, 不能因为我们的懈怠而消失。” 一位工作人员说。
2017 年 1 月, 商务部、 发改委等 16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对创新动力不足、 业绩欠佳的部分老字号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在 2016 年, 10 余家老字号公司陆续登陆股市新三板。 推进老字号核心优质资产证券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上市首发股票或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成为老字号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契机。
“ 保护归保护, 但关键还是要看自己。 其实, 老字号与普通企业一样, 优胜劣汰。” 一位企业家如是说。
扬州市某著名日化用品厂是最早在政府牵头下, 与网络电商平台合作, 发展官方旗舰店的老字号企业之一。 面对自身电视传媒广告营销能力偏弱的实际, 厂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巨大的客户流量, 用细腻的文字、 复古精致的网页装修, 不仅唤起了老顾客对自己的记忆, 也增加了年轻人对 “ 祖母级” 国货化妆品的了解和信任。 简而不陋的包装, 朴实温和的效果, 亲民实惠的价格, 带动了系列产品的热销, 不仅使这家经历百年风雨的老字号重新焕发活力, 更掀起了一股 “ 国货热”。
而在某龙头饮料公司董事长看来, 抓住机遇、 求新求变将会带来更好的发展。 是的, 老字号不缺情怀, 但不能一味消费情怀。 在人们眼中, 老字号是 “ 品质” “ 怀旧”
“ 工匠精神” 等的代名词。 在特定年代, 老字号创造的商业辉煌, 为发展工业、 振兴经济、 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丰富人们物质精神生活、 撑起民族复兴希望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并永远铭记的。 但再老的字号, 也不是金字招牌, 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高枕无忧地睡大觉。 身处这样一个 “ 互联网+” 时代, 利用好它, 你可以足不出户, 不费周折地闻达于天下; 脱离这个时代, 哪怕就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某著名老饭店在 2016 年推出了全新菜单, 减少了固定菜品, 增加了门店自选菜品、 创新菜品以及应季养生菜。 新的菜单采用了二维码推介, 顾客通过手机扫描, 就可以了解到菜品的相关典故、 口味等。 这样的菜单, 既新奇又复古。
当年, 某药品老字号推出了均价高达 20 多元的高端中草药牙膏, 引得业界一片哗然。 要知道哪怕是外国牙膏的均价也不超过 10 元一支, 而你一个刚刚踏进门槛的中草药公司, 哪来这么足的底气? 而事实证明了这家老字号的英明: 它以中草药为卖点的牙膏推出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实现营销收入逾 4 亿元。 如今, 牙膏已经比公司的传统产品更加流行。 其实在推出牙膏前, 公司的产品已经成熟, 产品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有限, 亟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人们对公司中药产品品质的信赖和对口腔养护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坚定了公司开辟新市场的决心。 把握好产品概念, 深入挖掘品牌价值, 延伸产业链, 通过一款产品, 成功地扩大了品牌文化内涵, 激活了自身智慧发展因子。
近日, 一则 “ 百年中药老字号旗下的草药咖啡馆在杭州开业” 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中药店卖咖啡? 这不是包子店卖披萨、 拿美声演小品吗? 跨界混搭得这么狠, 恐怕又是为了博人眼球、 怒刷存在感的营销炒作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草药咖啡馆是用咖啡机萃取中草药, 卖的是有 20 种汉方草药的饮品, 每一款饮品都由中医团队专门研发, 有的还采用了中药保密配方。 这样的单品一经推出, 便引起轰动效应, 让广大消费者慕名前来, 一品为快。 而这其中, 不乏一些已将 “ 老字号” 视为 “ 老古董” 的 “90 后”, 甚至 “95 后”。
不得不承认, 一些老字号跟不上步伐, 渐渐掉了队。 要如何既留住老一代, 又赢得年轻人? 传承固然重要, 但如果墨守成规、 固步自封, 是走不出日薄西山的颓势的。 老字号品牌资产累积很深, 要长久发展, 既要心怀过去, 也要活在当下, 还要面向未来。
在 2016 年, 国内手机市场可谓是血雨腥风、 凶险莫测。 而有一个公司却能从制造复读机、 音乐播放器的小厂, 变成手机行业的最势不可挡的新贵, 它靠的是什么?
答案是出色的品质、 美观大方的外形和简洁稳定的系统。 虽然说手机是快速消费品, 但谁不想手机能用长一点且运行流畅呢? 以品质为信念, 经典而又永不过时。
公司推出的手机皮实耐用, 还颇具颜值, 多次赢得年度颜值担当、 年度最薄、 年度最佳拍照手机等称号。 这一切的背后, 是一个公司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辛勤付出。勤恳创新才有生命力, 作为科技公司, 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 始终用品质说话, 用品质给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与冲动。
公司会定期对员工进行综合技能、 职业道德、 敬业精神等相关方面的培训; 而在工资福利方面, 也是住房福利、 年底奖金、 业绩分红, 一样不缺。 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 这是最朴素本真的企业文化理念。
广告, 不仅要金钱实力, 更需智慧经营。 于是乎, 电视台、 商场、 地铁口……分布广泛, 真正做到了营销无死角。 广告谁都会打, 但怎样才能打出好的效果? 这不是简单依靠酷炫的特效和当红的明星就能做到的。 不断调研考量, 把握准消费者的心理, 选择好的电视台、 收视率高的节目, 想出好的创意, 配上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效果立竿见影。 让别人不能忘记你, 这是宣传的最高境界。
公司的成功, 可以说是既原始又创新, 既笨拙又聪明。 不急不躁, 遇到困难, 不执拗, 不退缩, 认定的事情, 坚持去做, 直到成功。 而近年来靠硬件配置的堆砌似乎让很多手机厂商迷失了方向, 不假思索地堆砌硬件配置制造卖点的手法已经显得有些简单粗暴, 而且似乎难以长久维持。
成功没有捷径, 要付出勤劳的汗水, 还要付出智慧和心血。 做产品和做人一样, 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参考答案】
困境: 老字号 “ 老” 的内涵与新形势所构成的困难。 “ 老” 的内涵是核心精神, 生产工艺应坚守的工匠精神、 品质、 怀旧; 新形势是指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应该做出调整, 而又难以调整, 所以构成困境。
资金帮扶。 面对启动资金、 研发需要及当前困境, 要进行财政周转金、 低息贷款、 专项扶持资金。
脑袋上帮扶, 转变思想观念。 因形势在变、 不得不变, 要知形势活在当下, 知趋势面向未来, 有骨气, 好内容要保留, 心怀过去。
经营方式上帮扶。 经营方式是老字号突破困境的关键, 应当组织学习先进、 学习产业运营方式, 搭建平台, 开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