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分配医生每人必须拉5名患者住院,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俗话说,医者仁心。医者常言: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正是这种不惜牺牲自我利益的仁爱精神,让世人对医者心怀敬重。8月19日,恰巧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设立这个节日,也是表达人们对医师这个职业的推崇,同时激励广大医师继续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然而对比一下当事医院的做法,让医师拉人住院,医师变成了“营销员”,无疑是对医师这个崇高职业的歪曲甚至是亵渎。在任务指标的压力下,医师在患者利益与自身利益面前该如何取舍?陷医师于这样的心理挣扎中,这样的医院只能形容为见利忘义。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该院的办医理念急功近利,为了追逐利益,采取这样的行为。其办院的实力可能没有达到患者要求,自身品牌效应低,故而需要采取这样的做法谋取利益。
第二,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对于这类医院办院实力和资格没有进行严格把控。
第三,患者看病心理急切,对医疗行业知识了解不够,容易被忽悠。
第四,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此类行为没有明确细化惩治细则,医院违规成本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各方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当介入调查其有无滥用医保,乃至有无“骗保”情况存在。总而言之,要给这家医院做个全面“体检”,查清“病情”“病因”,有“病”早治。对于该院办院的实力与资格亦当重新审核,看它是否达标。
第二,医院要全面反思自身医院的办医理念,切实提升自身的诊治水平,应该与省级中医院结成医联体,背靠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强大技术支持,均衡优质资源分配,进行人才梯度培养,利用自身的专业度和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诊。
第三,媒体应该多宣传医学基本常识,提升老百姓对医疗行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可以正确辨识骗局。
第四,当前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非常艰难,国家应该给予政策倾斜或者财政投入,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公立医疗机构良好的补充而不是失败的竞争者或者背景板,实现医疗正常发展。我相信随着医改政策的落实,国家的扶持,社会办医终将会成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主要力量。